
“医学界”综合整理
“浙二眼科中心”近日消息,姚克教授主刀完成又一国内首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。
69岁的郭阿姨近年来眼睛容易疲劳,精神不佳时甚至睁不开,更困扰的是日益严重的重影。
担心自己的情况会快速恶化,郭阿姨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眼科中心就诊。
门诊医生检查后表示,患者双眼程度比较严重,还伴有远视、老花等问题,已经到了要手术的地步。
59岁金阿姨的情况也很相似。她双眼白内障、远视,即使戴上老花镜看近也没有改善,尤其左眼在夜间视物重影明显。
“她们两位的白内障核不算太硬,但皮质非常混浊,重影的情况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,要彻底解决。术后生活以远、中距离为主……手术要为她们带去清晰的远视力和中视力,加上本身眼底条件良好,可以考虑植入功能性人工晶状体。”
姚克教授建议,郭阿姨和金阿姨接受全新材质的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。“浙二眼科中心”的报道称,这在国内是前两例。
6月12日上午,浙江大学眼科医院4楼手术室内,姚克教授为郭阿姨和金阿姨做了手术。这也是今年爱眼日后,国内屈光白内障领域中涌现的又一类新型黑科技手术,手术采用目前全球先进的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技术,过程一切顺利,术后恢复明显。

姚克教授(左一)在做飞秒激光/图源:浙二眼科中心
姚克教授表示,每次的全国首例新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,都像是试驾一架新战机、去往一片未曾探索过的空域。
“我喜欢带头尝试和探索,首先对自身经验和手术技巧有把握,同时也抱着挑战的心态去对待。例如什么类型的病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晶体更有意义,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去为更多专家、年轻学者带去有价值的参考。”姚克教授说。
据悉,姚克教授团队连续多年研究的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、混合新型载体材料,令眼内晶状体再生,已经应用在动物模型,未来有望突破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的困境。
公开资料显示,姚克教授是国际眼科科学院(AOI)院士,现任第40届世界眼科大会(WOC2026)学术委员会主席等,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眼健康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,在国际眼科界享有盛誉。
2024年10月19日,姚克教授荣获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-公益人物奖,获奖理由是:他牵头成立的“汽车眼科医院”是全国“发起时间最早、延续时间最长、受益范围最广”的金牌公益项目之一。
“汽车眼科医院”自成立之初,姚克教授及其团队风雨无阻,行驶山区海岛,跨越边疆大漠,累计里程数十万公里,免费义诊10余万人次,完成免费复明手术1万多例。是目前中国“发起时间最早、延续时间最长、受益范围最广”的金牌公益项目之一。
荣获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-公益人物奖后,姚克教授亲临现场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。他说,“未来,‘汽车眼科医院’将继续行驶下去,惠及更多患者,同时也希望把‘汽车眼科医院’的技术和理念传递给更多医生,为更多人带来光明。”
据悉,在今年的“泰山奖”奖项设置中,原“泰山奖”公共卫生奖、公益人物奖、医疗报道奖合并,现更名为“公共服务奖”,以表彰在中国地区(含港澳台)通过提升公众医学认知、推动健康政策革新、助力医学科学或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实践,显著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且契合价值医疗理念的贡献者。
附:
“医学界”专访 姚克教授 文章:
更多关于“泰山奖”公共服务奖(原公共卫生奖、公益人物奖和医疗报道奖合并)的信息,请查看:
*“医学界”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